目錄
為什麼要選這篇? 疫情又持續升溫,許多企業被迫wfh,導致企業內訓計畫需要重新安排。 本文選自《培訓》雜誌發起的話題徵集,很多培訓人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選取了地產行業某上市公司培訓負責人琳娜老師對這一問題的思考,供大家學習、借鑒。
文丨殷琳娜
面對疫情,每個培訓人都應該重新審視培訓工作,重新思考學習體系和學習方式,尤其是線上課程、行動學習;重新定位企業大學(培訓中心)的線上部分,重新規劃設計技術平台、創新技術;重新整合學習資源,形成新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以及評價體系。
讓組織學習進入「融媒體」時代
《培訓》雜誌:突發的疫情,給當前的組織學習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是觀念的改變,組織學習從以線下為主的傳統方式向「融媒體」轉變。
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人意識到,不能只靠線下集中授課,不能只靠課堂教學,不能只會按照傳統的方式來培訓,需要把學習資源、內容、形式、組織方式、宣傳方式等統統做一次改變和整合,借「融媒體」的概念,讓組織學習進入「融媒體」時代。 我們公司在疫情期間發過一張企業文化海報,其中有兩大重點內容:
- 關注員工及家屬的身體健康
- 關注和提倡線上學習。
雖然公司之前一直對培訓學習十分重視,也有專門領導直屬管理,但以企業名義鄭重發出線上學習的倡議,還是頭一次,而且是各個業務板塊主管親自開會部署,利用各類資源,用各種簡單直接的方式,進行學習以及檢核,從而引發了最高關注度。
其次是學習方式的改變。這次疫情帶來的最大衝擊就是工作、學習方式的改變,不能出門、不能聚集,但是又不得不繼續工作、繼續學習,所以短時間內只能依靠線上方式,line朋友圈、臉書社團、各個企業辦公平台、各類線上學習app,以及企業內部學習平台,都成為學習渠道。
雖然有些人不習慣,但這已經不是培訓部門在強迫大家適應這種新方式,而是社會形勢迫使大家改變習慣和心態,這對我們培訓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培訓》雜誌:針對突發事件的發生,短期內(疫情期間或3個月內),您所在的企業計劃採取哪些措施,或者您認為可以嘗試哪些措施,以推動員工持續學習和工作?對已有的培訓計劃,準備進行怎樣的調整?
針對疫情,我們快速反應,調整了工作計劃,強推線上學習平台,依托線上學習平台,採取了八大措施,發動廣大員工利用平台好好學習。
- 學院日報:用長圖海報的形式,發布每日學院平台使用數據。
- 業務推薦:下屬各業務板塊根據自身業務特性,分別製作圖文、影片等形式的學習內容,並在線上發布、宣傳,形成百花齊放的學習熱潮。
- 每日一薦:總部帶頭,在各地區群組內每天推送一條優質學習資源,比如文檔、影片或圖片。
- 地區推薦:各地區利用自己的群組不定期推送優質學習資源,有做得好的地區基本也是每天一條。
- 學習小組:在員工層面成立學習小組,以最小的案場、事業部為管理單位,每個管理單位下建立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天利用line群組、臉書社團、直播工具等平台進行學習打卡,並在群里報備、保有學習記錄。
- 教材開發:開發過程全面提速,縮短開發週期,利用原計劃的關鍵職務教材,迅速重組教材開發導師組,改變開發方式,變週期長的影音課程為簡便的圖文課程,保證盡快上線,後續再進行修正和影片製作。
- 專業考核:原計劃2月底的線下考核延期,並在疫情期間發布考核標準、要求,以及相關學習資源,方便員工明確考核標準,了解學習內容,知曉職務要求,能夠快速進行複習備考。
- 主管參與:集團主管深刻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學習方式改變的重要性,多次召開線上專題會議,討論並發布學習要求,甚至集團ceo直接提出學習要求、佈置學習內容、建議學習方式,並要求加大宣傳力度、明確檢核方式,體現出空前的重視度。
《培訓》雜誌:短期內採取異地辦公/遠距工作的時候,可以如何保證工作效率與成果?
對於像我們這種全國性甚至海外有分公司的企業來說,遠程辦公、線上學習並不是一件新鮮事,通常來說,我們採取以下管理動作——
- 定期線上會議:利用視訊會議系統、電話會議系統、line群組、企業平台等工具,定期召開線上會議,保持溝通。
- 即時線上響應:建立若干工作群,有任何問題群裡反映,如有必要@相關負責人,即時溝通反饋,解決問題。
- 提交工作結果:利用oa等工具發布會議記錄,人人線上簽收。利用雲端服務等工具提交工作匯報,線上審核批准。
- 點對點溝通:如有必要則利用微信、電話或視頻會議進行線上點對點溝通。
- 強調居家辦公的儀式感:
- 要求要有專門的辦公場地,哪怕只是一張專用的桌子;
- 場地設備保持安靜、乾淨;
- 裝扮不可太隨意,隨時預備參加視訊會議;
- 準備好電腦、滑鼠、筆記本等,預備帶麥克風的耳機,不影響到家人;
- 設置工作時間段,提前跟家人或室友打好招呼,以免被不必要的打擾打斷;
- 工作之前做好喝水、上衛生間等準備工作;
- 在手機或紙本上記錄好每天、每週必須參加或召開的會議,以免疏漏;
其他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如有非常重要、一定要線下處理的事項再進行線下方式處理。
這些日常的管理動作平時都在用,效果還是很好的,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訊息傳達、任務佈置、工作檢核等,基本上能達到預期目的。
不跟風不盲從,重塑學習新常態
《培訓》雜誌:面對當前疫情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您所在的企業2020年度中長期培訓計劃有怎樣的調整?
從長期來看,肯定是加大線上學習運作這方面的力度,目前的想法和計劃是:
- 重新設計學習方式
在原來個別學習項目的基礎上,把現在所有的學習項目按照線上線下混合式方式來設計,在原來線下授課的基礎上,有邏輯的穿插社群學習模塊,把自學、社群學習、線上平台學習以及線下小組學習結合,做到有目標、有內容、有檢核、有效果。 - 重塑線上平台
雖然目前的線上學習平台基本能滿足需求,但隨著學習習慣的改變,以及業務發展的需求,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包括從架構設計、內容經營、使用者經營、活動運作等角度,需要重新進行規劃設計,對直播、線上支付、互動等功能模塊進行顛覆性的改變,順應移動學習發展潮流和要求。 - 重點開發社群和直播功能
應對基層隊伍架構需求,在原有平台基礎上,開發或接入社群學習工具,如群組聊天、群組影音、群組直播等。直播功能在現有pc和android基礎上進行改進,力爭運行流程簡單化,並能用apple手機後台操作。
對於企業內部平台來講,技術是經常遇到的瓶頸問題,企業內部的技術團隊達不到要求,可以藉用其他社會資源,比如企業群組、各類直播平台等,但是需要注意關鍵資源的保密以及學習內容的留存。 - 提昇運營水平
在原來平台運作基礎上,提昇經營團隊的能力,從數據挖掘與分析、活動策劃與運營、使用者維護、內容製作等方面,全方面提高要求,並利用內外部學習資源進行內部培訓提升,掌握平台化經營模式的基本技巧,進一步做好平台服務。 - 推廣線上學習習慣
針對各地區歷來重視線下培訓而忽視線上學習的情況,利用這次疫情,告知線上學習平台使用方式及學習內容,並指導地區夥伴進行學習宣傳和引導,即時對各地區學習結果、學習記錄進行匯總、評比、展示;利用總部優勢進行集中宣傳、鼓勵,讓優秀的帶動普通的,讓全國都行動起來。
《培訓》雜誌:學習場景和學習方式在這一年內會呈現出哪些變化趨勢?如何影響企業學習策略?
這個問題比較宏觀,預測趨勢比較難,但今年的熱點之一肯定是線上學習。
比如我們的線上平台,疫情期間使用者暴漲,並訊息數太多,導致伺服器都崩潰了,技術部門連夜搶修才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從來沒發生過,也讓公司上上下下切實感受到了線上學習的浪潮之熱。
雖然這也是形勢所迫,但正因為有了之前的建設和積累,有了內容的建設運作以及技術保障,線上學習平台才能夠承載起全員學習的重擔。
除了線上學習外,我個人覺得,企業學習策略也要改變,首先要契合組織戰略要求,從推動業務戰略落地到實現人才戰略落地,需要從頂層設計上去考慮;其次,根據企業所處生命週期,在大戰略帽子下,恰當規劃不同階段、不同業務板塊、不同地區、不同條產品線,甚至不同部門的學習策略,做到“因地施策、因類施策”。
尤其是對全國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來說,不同地區情況不一,不能搞一刀切,所以今年我們在提供統一平台、共享資源的基礎上,也實行了分類管理與引導。千萬不能跟風,不能說別人家做線上好我就只做線上,還是要根據自己企業的業務特性、員工特點來規劃、執行學習策略。另外,培訓要跳脫傳統培訓的概念,從大培訓的角度,從線下線上學習、人才發展的角度去談,去規劃設計,去經營,才有真正的價值。
對企業大學或學習發展中心來說,對外商業運作的難度會比較大,如果能結合內部人才發展、人力資源整合,甚至企業戰略推動和人才戰略落地去運作,會比較有實際意義,通過“做對事、做成事、做好事”,來體現存在感和價值感。
活著,活好
《培訓》雜誌:您在疫情爆發的這段時間,身為培訓人經歷了怎樣的心境變化和思考過程,可否談談個人體會?
首先是「活著」。
或許以前我們的關注點在「活得更好」,但今年開年的諸多不利,給每個人都敲響了警鐘,「活得好」的前提是「活著」。這不僅是針對培訓人,也針對個人,針對企業,針對國家。
作為培訓人,「活著」意味著自己有價值,有存在的必要,不失業,不邊緣化,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這對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花架子轉向實質性,企業不養閒人,今後花錢搞形式主義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少了,培訓從走過場、走形式到走心、走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活著」的要求,就是在職、適崗,甚至是帶來超越職位的價值,具體而言就是「貼業務,推戰略,有收穫,有結果」。因此,培訓人在學習策略制定、學習體系打造、項目設計與執行、內講打造、技術工具提升、理論進修等各方面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活得更好」。對於培訓人來說,活得更好有幾層意思:
- 能做點什麼?真正做點可靠的事,能夠在企業內部更受重視;
- 能影響點什麼?能夠讓更多的人有學習意識和習慣,提高績效和素養;
- 能學點什麼?自身要不斷進步,在培訓專業上以及業務推動上,都要有長足的進步;
- 能得到點什麼?爭取企業的認同,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伙伴搭檔;
- 能留下點什麼?能為產業、為社會做出貢獻,做知識沉澱、分享、傳播,做最佳實踐萃取,做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