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企業內部最大的浪費是什麼嗎?
我們先來看以下場景 :
場景一
一個部門有好幾十個人,大家的經驗零散沒有經過梳理及總結,每個人都單打獨鬥,從零開始自行摸索,好經驗沒有得到推廣、好方法沒有共享、同錯老是再犯、問題反覆出現……
場景二
小陳是一名優秀的業務員,創造出至今尚無人能打破的業績數字,一旦離職,他所有的經驗(成功或失敗)、實戰案例、銷售攻略…等也會隨著他的離開而一併帶走了,後來的新業務又得從頭教起……
場景三
下半年產業旺季快來了, 訂單接到手軟,人力嚴重不足,新進員工尚再訓練,根本派不上用場,老師傅帶資淺員工也成效不彰,讓員工邊做邊學慢慢累積經驗的舊模式,耗費的時間成本實在太高了…
場景四
主管有優秀經驗也樂於分享,卻只會用「口述」方式,員工以聽故事心態開心聽完後,並沒有轉化成自身的能力,主管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在「演講」還是「培訓」? 費時費力又沒效果……
以上場景你也似曾相識嗎?
沒錯!企業最大的浪費就是「經驗」的浪費,尤其是優秀的實戰經驗。
隱性經驗可視化的技術—經驗萃取
我們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泰式餐廳的優秀廚師要教徒弟炒一盤「蝦醬空心菜」
若僅以口述如下:「空心菜一把,熱鍋後下少許油,蔥蒜辣椒爆香後加入魚露,放入空心菜大火快炒,記得不要翻炒太久,起鍋前放入少許鹽就完成了」。老師傅做菜憑經驗感覺,自認為邊示範邊說明已經很清楚,年輕廚師只能邊看邊聽邊紀錄,憑的是眼力、記憶力、理解力,示範幾遍若還沒學會,老師傅漸失耐心,徒弟漸生挫折感。
試問連一盤最簡單炒菜都要教的雞飛狗跳,要何年何月徒弟才能出師呀?
對於隱性經驗的可視化,總結來說共有六個價值:
- 提高理解效率
- 提高記憶效率
- 提高舊記憶的提取效率
- 利於廣泛傳播與創新
- 降低語言通道(左腦)負荷
若能通過經驗萃取技術,將老師傅的經驗運用「自萃」的stkm模組 提煉的工具表單,即能快速轉化成有「流程」、「步驟」、「方法」、「技巧」、「工具」、「注意事項」的具體教材,示範過程中再掌握ojt教練技巧,不但師傅傳承經驗容易,徒弟也學得快,有了sop後在品質、數量、成本、管理上都更事半功倍了。
企業場景經驗萃取的3yes與3no
所謂的「經驗萃取技術」可以簡單用3yes及3no來做說明 :
第一個yes
貴公司需要「經驗萃取技術」嗎? 答案毋庸置疑是yes!
一家優秀企業需「傳承」的東西很多,從人、事、物等三大面向,就可以梳理出完整的萃取主題架構圖(如下圖)
第二個yes
『經驗萃取技術』會很難嗎? yes! 非常困難。
甚至對很多負責職業講師而言, 如何開發出一門成熟又兼具實用落地性的課程是培訓工作中最難的一部份。不過,別擔心! 萬事起頭難,一旦知道方法和工具,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了,先求有再求好(先有1.0版, 然後持續升級為2.0版…),是組織經驗萃取過程中的「關鍵心法」之一。
第三個yes
對第一次學習的初學者而言,能有具體”產出”嗎? yes!
因為將隱形經驗轉化成「可視化」素材就是此技能的具體呈現,所以根據不同對象、目標、課時等能產出如: 管理案例集、流程sop、崗位操作手冊、教學案例庫、技能秘笈、話術/口訣、工具/模型…等。
再來是三個no
現在是共享經濟時代,宗旨是使資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因此也延伸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如airbnb、ubike、liquid space等等。企業可以塑造『共好』文化,打造人人『願分享、會分享、好分享』的學習型文化,化解企業在成長及升級轉型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 大量優秀的經驗正在流失中、員工重複犯錯成長慢、培訓的固化、內化、轉化太難等痛點,「經驗萃取技術」就是要向這三大痛點say no! no! no!
誰需要這個技能呢?
從文章一開始所提及的企業場景即可得知:部門管理者、崗位菁英、師徒制的師傅、內講師、培訓負責人等人員皆需要此技能,才能在傳授的過程中,言之有「物」、有「的」放失、有理有「據」,將隱形知識&經驗轉化成可視化的培訓教材,讓教者與被教者的關係更協和、過程更有效率及教導成效更顯著!
★課程推薦★ ▎組織經驗萃取技術 ▎教學案例萃取工作坊 ▎speed高效能課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