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行動思維。隨著線上社群與平台的興起,學習模式也不只侷限在線下。此外在大環境的因素下,加速線上學習成為這一代學習者的選項時,對於學習設計者的設計思維,同樣需要跟著一起升級。

2022年太毅國際年度論壇,我們邀請到全球企業領導教練曾怡鈞,與我們分享「數位時代人才發展的設計思維」。

與我們一起來探討,數位化的學習設計,是如何助力組織發展,讓學習不只是一場培訓完就結束,而是能夠實踐組織發展的基礎需求。協助組織在進行數位轉型、組織能力升級,或是組織再造等的議題前,通過人才發展的學習設計,全面賦能組織人才的戰鬥力。

特別分成三個部分跟大家分享:

  • part1 疫情帶給學習設計的反思?
  • part2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 part3 設計hybrid learning的關鍵成功因素

這三個部分的思考,從一開始疫情對「學習設計(learning design)」帶來的反思,然後為大家帶來hld(hybrid learning design)混合學習方案是怎麼設計。最後我們談一談,設計hld有哪些關鍵成功要素。


part1 疫情帶給學習設計的反思?


疫情帶來學習設計的反思?

反思一,疫情:一面照妖鏡

疫情所顯示的盲點

疫情爆發到現在,眼看就要進入到三年,有些朋友跟我說學習產業是重災區,也有開培訓公司的朋友跟我說,去年在解封之後,經歷報復性的培訓,讓他的業績創新高,我聽說還有一些線上學習公司的業績長紅。

疫情除了帶來困難,帶來壓力,我覺得更像是照妖鏡,把一些積累已久的問題攤在陽光下。舉例來說,疫情一來不能群聚,不能進教室上課,但是,有些課程在企業裡面是必修課,所以你不能在實體上課,就轉成線上直播。結果本來在線下實體上的順利課程,轉變成直播後,出現一大堆車禍現場。

如果這些問題,只是因為線上教學的出現就算了,但是,有些朋友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後,會發現一些在課程設計上,長期存在的瑕疵。

你說有瑕疵怎麼沒發現?

過去在實體上課的時候,培訓師可以用氣場、魅力,出色的演講技巧,把這些瑕疵掩蓋掉。但是,轉成線上培訓後,大師們就很難透過線上平台來發功,以至於課程設計的盲點,一個個跑出來。

除了課程設計之外,原本學習產業,看來沒問題的做事方法,或是一些看來經營很好的經營策略,也在疫情之中翻船,公司這樣子,個人也是。

我有一位培訓師朋友,過去有三分之二的業務,是來自海外的線下實體培訓。去年3月到6月之間,他海外的課程全部取消,台灣本來也沒什麼課程可以上。所以在7月之後,他面臨的重大抉擇,是要飛來飛去,上課賺錢養家,來回一趟至少要隔離二十八天。

而且要冒著,一人染疫,全家隔離的風險去賺人民幣,還是要在台灣拚重新出道,跟著許多經營台灣市場已久的培訓師,爭搶因為疫情,導致開課量大減的實體培訓市場。

疫情在提醒你什麼事情?

我的狀況本來比他更慘,因為海外業務佔了我總業務量的八成,還好對線上培訓的學習工具有試著去摸索。

所以在幾年前,試著把線上跟線下的學習活動搭配在一起。以至於我還能在線上平台來留一點點業務,要不然去年就遭到滅頂之災。

如果你和你的部門、你的公司,在疫情裡遇到很大的麻煩,我們可以來趁機思考,這是在提醒你什麼事。


反思二,學習是剛性需求,培訓是彈性需求

關於學習設計的第二個感悟是:

「學習是剛性需求,培訓是彈性需求。」

用白話文說法,你的公司可以不用辦培訓,但是你的人不能不學習。我們在設計的不是培訓,而是學習方案。培訓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學習工具,更不能跟學習畫上等號。

從二十多年前到現在,愈來愈多的企業,把公司裡面「training design培訓設計」改成「learning design學習設計」。就像當初把人事部,改成人力資源部。這不是單純算筆畫,改名改姓,更應該是重新定義這個部門的「功能」跟「任務」。

學習是剛性需求:培訓是彈性需求

反思三,實體培訓變成稀缺資源

疫情也許會讓你的培訓停擺,但是學習卻不會停擺。

學習是企業跟個人,為了提升自己所做的事情,相對於培訓是你的部門,或者是培訓公司提供出來,幫助人們學習的商品。所以學習這件事情,比培訓大的太多。

反思三,實體培訓變成稀缺資源

不過話說回來,這兩年在台灣,倒也沒真的遇到培訓停擺的狀況,相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懼,沒有讓實體培訓消失掉,只是讓它減少。

所以實體培訓會變成一種稀缺資源,進一步讓線上學習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誤解。


反思四,線上學習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誤解

對線上學習的誤解,主要呈現在三方面:「互動迷思」、「工具迷思」、「替代迷思」。

線上學習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誤解

互動迷思

互動迷思是說,這個學習設計,或是公司的l&d單位也好,非常強調說:「我們現在要做線上學習,所以線上課程一定要有大量的互動。」不只要有互動,而且是要有「大量」的互動。

但是,為什麼呢?

我發現很多人擔心線上互動的效果,比不上「實體」的課堂,所以不斷「加量」,感覺多做,多安心。

可是,你要注意,量多到不該互動的時候,你還要要求互動,問了一堆不必要的問題,然後,苦苦等待學員不情不願的回答。這就讓不必要的互動,佔據寶貴的時間跟經歷。

工具迷思

工具迷思的意思,是你在線上教學的時候,運用好多工具。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到亂用的情況。

典型的亂用是,你想要在一堂學習活動裡,把所有工具都用上。

如果你用的工具越多,花樣越多,就代表越專業的話,你設計出來的課程,就可能讓老師疲於奔命,老師疲於奔命,學員也就會疲於奔命。

替代迷思

「替代迷思」是指望線上學習,能夠完全替代線下實體的學習活動。

我自己是從替代迷思走過來的人,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從2015年就開始大力鼓吹走向線上學習。但是,這段時間被迫在線上上課的操作下,我們發現,線上學習活動,跟線下學習活動,存在不同的優勢跟劣勢。

替代迷思是什麼?

是你明明在進行線上的直播教學,卻要重現線下的實體學習。

我就有客戶這樣跟我搭配,他們在進行線上課程出動三台攝影機,從不同角度拍攝。除了拍攝現場,他們在另外的上課地方,也是三台機器伺候,動不動給學員拉近景的特寫。學員一開始好像覺得參加演場會很開心,但是,整趟學習效果極差。

因為三位攝影師,能夠對課堂造成多大的干擾,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就錯誤的期望,導致錯誤的投入,最後錯誤的失望。

所以替代迷思的另一種思考點,是要知道過猶不及。


part2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幸好還有些人從這些迷思中醒過來,了解到線上線下的各種學習模式與工具,都各有各的優點跟缺失。所以我們在設計學習方案要做到「物善其用,因時制宜。」

如果是「物盡其用」下去就會進入到「工具迷思」。所以講到物善其用,就想起我三十年前的老師,我從司徒達賢老師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叫做「大家聚在一起,就該做那些,聚在一起才能做的事情。」

可是,大家對於hybrid learning還沒有一致認同的定義。大多數人認為,hybrid learning是把線上自主的學習活動、線上的直播教學、線下的實體教學活動,整合在一套學習方案裡。也有人說,還要加上自己在線下的自主閱讀跟練習。

延伸影音:
hybrid learning design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去年的太毅年會上,我們分別從時間、空間、關係,這三個維度做了一個講解。今年我們在這個概念下,更系統化的列舉,整個學習設計的九個步驟,整個hybrid learning的學習流程,是從確定「學習需求」開始,還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來指引,所以整個hybrid learning的設計,是需要從學習需求與目標的探討,還有實施學習方案後的成效評估。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分析學習目標與需求】

  • 步驟1 確定學習需求establish learning objectives
  • 步驟2 設定學習目標setting learning goal

【設計學習架構與方案分析】

  • 步驟3 選擇學習點 select learning points
  • 步驟4 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 match learning point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 步驟5 規劃學習架構 create learning structure(s)
  • 步驟6 規劃學習方案 develop learning program(s)
  • 步驟7 選擇學習方案 determine the learning program

【設計學習架構與方案分析】

  • 步驟8 實施學習方案 implement the learning program
  • 步驟9 評量學習成效 evaluat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混合式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習內容搬到線下,然後把線下的內容放到線上。要發揮混合式學習的效益,是需要經過設計,才能夠排除三大迷思,達到「物善其用,因時制宜」的效果。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 學習設計九步驟

以下針對學習設計九步驟中的步驟三到步驟七做細部說明:

步驟三,選擇學習點

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學習設計的過程。我的任務是設計一堂談判課程,我先在知識的海洋裡面,選出14個「learning points 學習點」。

這邊標誌的14個知識、技術、觀念,就是我們選擇學習的重點。

選擇學習點

步驟四,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

每個知識點後面,都有完整的計畫與工具,以及透過什麼樣的活動來學習。

這邊我列了八個學習活動:

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

學員們可以自主收看影片、課前閱讀,還有自己做案例研究。課程後,他們可以在課堂上來進行q&a、實戰演練的互動教學。

我要特特別提,為什麼要把「培訓」跟「學習」分開。你會注意到收看影片、課前閱讀、案例研究、課後演練,大家通常不會把這些稱培訓,只有像知識講解、案例分析、實戰演練等才叫培訓。

但是,當我們把這些模式稱為「學習」,就不會是配角,而是被涵蓋在整趟學習旅程中。

  • 設計知識點的學習活動

有了學習活動後,下一步我們把「學習點」和「學習活動」相互搭配。去分析各個「學習點」,用什麼樣的「學習活動」來呈現,以及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大家看到下面的內容,把每一個「學習點」的代號,搭配相應的學習活動。

設計知識點的學習活動

我們拿「原則式談判」來看,可以通過看影片,了解「原則式談判」是什麼意思,也可以看課前閱讀,知道定義與更詳細的說明。然後到了課堂裡,通過q&a把還不是清楚的內容鞏固,甚至還可以運用案例分析來理解原則式談判法。

但像是「提案的技巧」就不用這麼大費周章,我們只要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解,再來進行實戰演練。


步驟五,規劃學習架構

你像這樣的搭配以後,就可以把各個「學習點」跟各項「學習活動」,搭配出最有效的組合。最後的成果就,你課程的學習架構。

學習架構出來後,根據你可用的資源,例如:有多少時間,多少預算,學員的知識水平在哪等等,通過各項因素來綜合評估,再來去參考剛才的學習架構。

然後去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路徑,哪些是線上活動,哪些是線下活動,中間怎麼搭配,你就能夠擬定出學習流程。

  • 學習流程:學習架構(6環節) 學習活動(自習、教學、作業)
架構(6環節) 學習活動(自習、教學、作業)

整體的學習活動,依序標明序號,例如:上面有六個活動,針對學習目標,來規劃學習活動的排列。最終的呈現會如下表:

學習活動

步驟六,規劃學習方案

你把「學習活動」跟「學習流程」結合在一起,你的學習方案就成形。每一個「學習點」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活動」來達成學習效益,然後再規劃到「學習流程」裡面的每一個環節,教給學員什麼內容。即便是遇到線下課程不能上,也能快速做出應對策略。

因為課程研發的架構非常清楚,我們可以立刻把現場教學,轉換成直播教學,並且根據直播教學的特性,重新安排學習流程。

比方說,你讓學員在實體課程上一整天的課,變成要讓學員上一整天的直播課程,反而會出現反效果。所以我們就把本來2天,一共12小時的實體教學,轉換成3次,一共9小時的直播教學。另外3小時,我們把放進「自主學習」跟「課後作業」裡面。

最後整個進階混合式學習架構,就會呈現以下的方式:

  • 學習架構(9環節) 學習活動(自習、直播、教學、作業) 學習點
進階混成學習架構

通過重新架構「學習流程」形成一套更進階的混合式流程。

每次教學前,都會有直播教學和自主學習,先讓大家把自己就看懂的內容,先在課前了解,到了直播課堂上,我們不只是教知識,更是釐清對學習內容的疑問,最後在實體課程的現場,學員只要不斷進行練習。

現場教學的主導權在學員手上,這也就是我們在hybrid learning裡的關係維度,大家可以從彼此之間來學習。


步驟七,選擇學習方案

剛才我們走過了五個步驟,像剛才說的混合式學習中的全線上學習,或是進階混合式學習,你就有好幾種不同的學習架構,然後不同的學習架構,你就可以規劃不同的學習方案。

選擇學習方案
  • 第一步,選擇學習點,select learning points
  • 第二步,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match learning point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 第三步,規劃學習架構,create learning structure(s),加小s的用意,代表你在選擇適合的學習活動後,你可以規劃好幾組,不同的學習架構。
  • 第四步,規劃學習方案,develop learning program(s)
  • 第五步,選擇學習方案,determine the learning program

我要強調的是,這五個步驟裡面,每兩個步驟之間,都存在策略性的選擇。選擇的依據,則來自最初的「學習目標」。

從hybrid learning流程的九步驟。我們可以發現「hybrid」是手段, 「learning」是任務,借助混合式的設計來提升學習效益。最終這些學習成果,將指向最初規劃的學習需求。


part3 設計hybrid learning的關鍵成功因素


hybrid learning關鍵成功因素

最後我們要來談一談,設計hybrid learning的關鍵成功因素,主要探討有三個關鍵要素,分別是:

  1. 明確學習需求跟目標
  2. 學習專案管理的管控
  3. 邁向優秀學習設計者的關鍵素質

關鍵成功因素1:明確學習需求跟目標

在設計「hybrid learning」的時候,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需求」跟「學習目標」。

以談判課程為例,一開始我的助理問客戶:「需求是什麼?學習目標是什麼?」客戶回答說:「我們的銷售需要學習談判,目標是學會談判。」

這雖然有回答,但是這樣的描述模糊,還無法判斷什麼才是明確的學習需求。

培訓師的設計思維:找出學習需求與目標的5道提問

培訓師在分析組織需求時,我們會運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5步驟:同理、定義、創造、原型、測試。你要完成「同理」跟「定義」這兩個步驟,才算是了解學習者的需求。所以在設計學習方案的時候,基本要能夠回答出這幾個問題:

  • 目標成果:這個學習方案,是要幫助學員完成什麼事情?
  • 行為表現:做到多好?要達到什麼效果?
  • 現有條件:學員目前是怎麼做這些事情?
  • 精進空間:現在這個狀態,跟理想狀態的差異是什麼?
  • 階段期望:你指望這個學習方案,怎麼逐步改變學員的知識、想法、行為,還有成績?

面對這些問題的想法,不是一下子就能問出來,我也了解,很多學習部門,遇到這些學習設計者的提問,也不容易回答,那我們一起努力。

依據學習「需求」與「目標」的設計思路

「學習需求」跟「學習目標」,會指導你的「學習點」,然後進入到設計思維的第三步驟「創造」。

先前談到前面的談判例子,這些學員都有好幾年的談判經驗,但是一直把談判視作一場「讓步遊戲」。對他們來說,談判儼然是一連串讓步,還是不讓步。

通常他們只要顧慮,他們跟談判對手的關係,就會習慣性的讓步,這也會造成公司在業務的損失。

依據學習「需求」與「目標」的設計思路
  • 情況一,談判過程中,以轉換行動的學習策略

情況一,如果公司需要學員,從讓步的困境裡脫離出來,至少先從互利共贏的目標,來去建立起談判策略。然後在一邊依照策略來進行談判,一邊依照談判的進展調整策略。

為了達到這項學習目標與需求,我選擇哈佛大學的「原則式談判法」跟「新優勢談判流程」來做為「learning points 學習點」。

  • 情況二,談判過程中,以減少現有行為的學習策略

這邊如果換個情境,如果當時公司說:「好,讓他們繼續玩讓步遊戲,目標是減少讓步,到最後是自己不讓步,只有讓對方讓步。」

當學習目標改變,學習策略就不會選擇以「原則式談判法」跟「新優勢談判流程」來做為學習點,我反而會把「影響力矩陣」放進到學習點裡面。

這也是為什麼在設計學習流程前,需要先了解學習需求與目標是什麼。如果沒有明確的方向跟目標,需求不清楚,目標不清楚。學員們在學習結束後,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碰運氣。


關鍵成功因素2:學習設計的專案管理

hybrid learning設計的第二成功因素,需要有合格的專案管理機制。

每一場學習,都是一場專案。

所以在九步驟組成的專案裡,我們需要清楚地回答出「誰是這場學習的專案經理?」回答不出來表示群龍無首。

確保學習專案推進的關鍵提問

學習專案的推展跟監控是怎麼做的,要能回答得出來,還有從第一步驟到第九步驟,中間各種細節的活動。

  • 流程面:整個專案的時間計畫表來合理嗎?有沒有什麼地方會被限制?
  • 團隊面:把每個任務明確地寫出來,誰負責做這個任務,誰負責任務的成敗,誰應該在任務中提供協助,協助提供諮商。

學習流程的環節控管

最後要確保各項學習活動環環相扣hybrid learning,不管是幾個環節的混合式設計。對於學習設計者要思考的是,各個環節的輸入跟輸出合理嗎?

舉例,你要問自己說:第1環節,放在第2個環節前面是有道理嗎?然後彼此之間的時間間隔合理嗎?以及最重要的,如果你把環節安排順利,會對公司產生什麼效果?

我最近幫客戶上課,一班有十九位學生,我們整個學習過程投入三個禮拜的時間,最後他們的課後作業,是把原本在公司裡的職能模型更具體。

各位知道公司裡面有職能名稱、職能定義、有職能的關鍵行為描述,但是對很多人來,僅有描述還是很模糊。

比方說,我想強化我在這方面的職能,我該做什麼動作?

所以我就幫他們公司內,選出六個重要的關鍵職能,並且在課程後,發展出具體的執行計畫,這就是非常出色的hybrid learning能夠造成的效果。


關鍵成功因素3:邁向優秀學習設計者的關鍵素質

最後不只是hybrid learning,只要是跟學習有關,我都會引用這個公式:

邁向優秀學習設計者的關鍵素質
學習成效 = 學習目的 × 學習點 × 學習活動

三個學習設計者的關鍵素質

這個公式導出後面講的話,學習設計者必須要強化自己三個重要的關鍵素質:

第一,多元彈性 versatility

你要有能力去吸收,不斷去準備你所設計出來的東西,不斷去演化去進階。

第二,實驗精神 experimental spirit

所有常識都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第三,應變敏捷性 agility

靈活彈性,面對外部變化能夠保持彈性。

兩個l&d單位的關鍵要素

最後不管你是不是學習設計者,我都強烈建議提升兩項東西,它對你的企業部門跟你自己都非常重要。一個是自我期許,另一個資源跟影響力。

第一,l&d單位的自我期許 accountability & endeavor

第二,l&d的資源與影響力 resource & influence

很多事情不需要硬著頭皮自己做,找到對的資源幫助你。讓你在推進學習專案的時候,能夠借力使力,創造學習專案在組織裡的口碑,不僅是為學習工作者帶來職場價值,也是再提升你在組織裡的影響力。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百家乐尊龙凯时
太毅國際 | passion to change !

太毅國際顧問集團是臺灣最大的管理教育機構,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為世界《財富》 500 強企業中的逾百家提供培訓服務,每年參加太毅培訓超過 2000 場次,受訓主管人數超過 6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