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世代發生的大加速,產生我們所處的這個文化,它創造出我們當下對於某一類進步的特定期望。當前的信念體系(經濟的、政治的,以及那些之外的)有大多是建立於一種假設,認為未來技術會高速變革且經濟會永久成長,若要接受「一陣趨緩將迎面而來」的想法,我們能否接受,不該再期望永不止息的技術革命?

想像一下,你一輩子都待在一列快速前進的列車上,然後突然覺得有人踩了煞車,你會擔心接著要發生什麼事。這輛列車差不多在所有人的一輩子裡都一直在加速。


你感受到了嗎?時代正在slow down


代正被按下slowdown鍵
圖片來源:pixabay

對你來說,以不要命的高速飛馳前進已經感覺輕鬆自在,但現在卻可以開始感覺到趨緩(slowdown,這個詞彙在 1890 年代開始使用,意指以更慢速度前進)。有些事情已經變了,窗外的地景飛逝得已經沒那麼快;每件事物都在趨緩,一個時代正在結束。

當下我們會覺得這個時代特別令人困惑,是因為過去幾個世紀實在沒有什麼趨緩的例子好參考。然而,若不趨緩的話,就是難以想像的糟糕。我們會弄壞僅有的家園、居住的行星。我們需要慢下來,因為以高速達到的只會是慘烈的下場。

趨緩代表我們不需要擔心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和安‧埃爾利希(anne ehrlich)在1968年著作《人口爆炸》(the population bomb)最後所描繪的,那種最糟糕的全球饑饉情況;在該書中,他們最後的結論是應該讓印度人民飢餓。種憂心又殘忍的結論,不久前還一度很盛行。那時候各種失控加速的描述都變得稀鬆平常。


從數據顯示,未來的變化更趨緩


從數據顯示,未來的變化更趨緩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並非處於「歷史的終結」上,應該預期未來的變化會更加緩慢,儘管有可能把那些變化都描述成巨變。現在有太多事物都正在塵埃落定,而沒有任何加快跡象。

最重要的是,人類身上沒有顯著變化的跡象:比如說像幾十年前才停止的突然大幅長高,或者預期壽命加速;甚至在近期出現最大幅進展的印度,預期壽命的增加也從1992年就開始慢下來了。幾乎所有國家的人民在身體、壽命、生活條件、教育和認知上,彼此都越來越相似。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如果情況是繼續成長的總人口、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每人消耗量越來越多──就會是慘烈災難。

趨緩代表著在未來一個世紀內,全球的新常態會是總人口緩慢減少。這也會代表未來幾十年內人口會持續老化,但老化速率本身也會隨人類預期壽命增長趨緩,而在不久的未來中減速,全世界最長壽的人在過去二十年間並未增加。當然,隨著趨緩持續進展,將會出現本質上完全無法預測的震撼和眾多意外,需要用一種不同於我們習慣看待自己這個時代的方式,觀察不久前的過往和現在。

你大可質疑我的結論,我們是不是進入一個新時代,其中每個擁有較多的人,都會在很快就要到來的某個時候擁有少一點,而如果目前擁有的多很多,到時候就會少很多?或者你也會想要質疑,本書中顯示的種種趨緩會不會多半只是短期經濟循環?這裡所關注的一切,會不會只是各個行業、企業、人口統計數字和社會指標中,總是容易出現同一種「快速成長接著就趨緩」模式的那類改變?如果不是的話,大減速之後的生活有著什麼含義?


你對大減速的未來有什麼期待呢?


在未來,技術的變化有可能變得更慢,因為大部分的技術變化不再促成幸福。再想想錄音這個例子,每一種早期技術的發展都展現大幅進步。那些因為每分鐘轉大約78圈而稱作「78轉」的扁平旋轉碟,對1898年時有錢到可以搶先聆聽的少數人來說,堪稱耳目一新。但負債和後來出現的45轉及33轉相比,或者和錄音帶跟cd相比,又或者跟所有不同格式的聲音檔相比,78轉就很原始。

cd
圖片來源:pixabay

若從音質和人類獲益這兩方面的實質進步來看,就會看見報酬遞減(如果拿mp3和cd相比,音質甚至一點都沒有進步)。我們似乎正要達到有如生態學家口中「穩態氣候頂級群落」(想想成熟的雨林)的穩態經濟。

到最後,人類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必須能夠永續。最終,關鍵問題就變成:哪一種永續性、要讓多少人類永續,還有他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趨緩代表著好事更長存;代表著浪費變少。它代表到了未來,許多我們現在認為是社會環境大問題的事情,將不再造成困難。當然,我們會有新的難處──其中大部分是我們此刻無法想像的。

當然,我們也將做自己總是做過的事,以及在大加速開始的很久以前、大加速期間,以及大加速結束後都做過的事──享受朋友、歡樂、家庭。

你對未來有什麼期待呢?

大減速:飛躍式成長的終結,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脈動及契機

作者: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繪圖:克斯汀.麥克勒(kirsten mcclure)
譯者:唐澄暐
出版社:聯經出版